2023年11月2日中午,37000cm威尼斯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研究所党支部、构造地质学研究生党支部联合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终点——团城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党员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重要思想,增强节水意识。
南水北调团城湖教育基地主要分为室内、室外两个参观区,由南水北调北京工程展、明渠纪念广场、大型实物设备展区、团城湖调节池四部分组成。
南水北调工程展室内合影
首先,师生党员跟随讲解员参观了南水北调工程室内展馆。展馆通过图片展示、视屏投影、工程沙盘、微缩模型等形式,详细展示了北京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让师生党员了解了关于南水北调战略性工程的格局规划、技术创新等方面知识。
师生们在聆听讲解
随后,师生党员参观了南水北调明渠纪念广场和大型实物设备展。明渠纪念广场通过地上天河、思源碑、丹水池等核心场景向师生们展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惠及的广大地区以及受惠人民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通过对实物设备展建筑实物的参观,师生们看到了工程建设者的智慧与严谨,也感受到了南水北调施工的艰辛与不易。
师生们参观明渠纪念广场
最后,师生搭乘观光车参观团城湖调节池。团城湖调节池是北京城市供水系统中西部重要的分水枢纽,连通密云水库和南水北调水源。主要任务是调节来水过程,应对断水事件、减小供水风险、提高供水保证、确保供水对象用水安全。
团城湖明渠纪念广场合影
通过这次参观,师生们看到了千里调来的水质安全有保障,可以放心喝水、喝放心水,增加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感受到了南水北调的巨大效益,进一步体现了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正确领导以及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体会到了调水不易,进一步了解了北京市情和水情,强化师生节水意识。南来之水、滴滴不易,作为受水区的人民,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水资源,这既是对南水北调建设者和沿线人民的致敬,也是共建美好家园的责任担当。
党员感想:
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在第一次视察黄河的过程中,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构想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在此之前,我只是对南水北调工程有大致了解,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水利工程。但今天参观了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明渠纪念广场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项重大战略性设施的利国利民意义,以及在南水北调工程背后的鱼水深情。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创举,是新时代推动优势互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其不断开创,攻坚克难的南水北调精神,也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一江清水送北方”是十几万移民群众背井离乡、舍家为国、挥泪告别故土,书写的一曲的历史赞歌。作为当代共产党员,更是南水北调工程直接受益者中的一员,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饮水思源”,要在南水北调精神中汲取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伟大力量;汲取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伟大力量;汲取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的伟大力量!
——构造地质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 彭冰柔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了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饮水思源”这四个字的含义。同时,这次活动也从另一个方面告诫我们要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来之不易的水。
——构造地质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 刘鑫
南水北调是中国早年由于水资源短缺而出台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旨在通过调水调河的方式,将南方充足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地区,这项工程因此也成为了全国水利事业的一大标志性工程。在参观南水北调工程纪念馆时,我深深感受到了水资源的珍贵和重要性。我们都是南水北调的受益者,饮水思源,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才不枉这凝结心血的工程。
——构造地质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 王宏立
这次有机会参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团城湖,让我对这项惠及亿万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非凡,它高瞻远瞩,科学规划,实现了跨流域、跨区域的调水供水,缓解了北方长期的缺水问题,对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了党和政府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和担当。这是一项极其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已有20多年,现仍在持续推进完善。在建设过程中,数十万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展现顽强拼搏和奉献精神,才换来今天的供水成果。这彰显了中华民族“世界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创业精神和奋斗智慧。此外,南水北调项目也让我认识到,我们要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推动经济繁荣的同时,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继续学习奋斗,服务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实际行动,一起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迈进。
——构造地质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 程楚捷